33岁放弃高薪创业,受20家机构追捧,他的公司要IPO了

智云健康距离港交所敲钟仅一步之遥。公开信息显示,智云健康于6月13日通过聆讯,预计7月6日正式挂牌上市。创业邦睿兽分析数据显示,智云健康在IPO之前完成了近10轮超8.8亿美元融资,背后云集了IDG资本、经纬创投、中金等近20家不同投资机构,估值近150亿元人民币。智云健康成立于2014年,从糖尿病健康管理起家,8年时间,创始人匡明带领公司冲出百糖大战的重围,成为中国慢病管理领域的的头部玩家,其背后有哪些故事,为何吸引如此多的机构青睐?

33岁放弃百万年薪从大公司离职创业

1981年出生的匡明,学信息工程出身,创办智云健康之前,匡明原是强生医疗亚太区市场部的负责人,过着年薪百万的体面生活。

33岁放弃高薪创业,受20家机构追捧,他的公司要IPO了-1

2014年前后移动医疗正兴起,慢病管理这个细分赛道正热。起初匡明想要在强生公司做糖尿病人的综合解决方案,因为公司不仅有慢病的检测设备,也有服务慢病患者的食品和药品,产品很全。为此,他还专门去美国汇报。不过搞了大半年,事情却没什么进展。

后来,匡明索性拉着同事出来自己干。成立之初,公司只有两个人。

2015年初,彼时还定位为糖尿病健康监测管理的掌上糖医APP上线,这是一款可以通过智能的计算方式,让糖尿病患者随时随地精准的记录血糖、评估并发症、了解控糖知识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然而,公司最开始进展并不顺利,每天只有零星的用户增长。回忆起这段日子,匡明感慨道:看着可怜的数字,实在是太过悲惨,以至于每次当我好不容易看到一个新注册用户时,都想跑去喝一杯庆祝。

彼时以糖尿病为细分赛道的慢病管理平台激战正酣,市面上一时间出现了百余款APP。为了快速地获取用户,智云健康也加入了烧钱大战。但很快匡明发现,靠烧钱堆出来的可能是伪需求。意识到这个问题,匡明很快停了下来,并带领团队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2016年智云健康完成了第一次转型,实现由TO C模式转换为TO H+TO C模式。智云健康还入选了当年的创业邦100榜单企业。

2017年掌上糖医升级为智云集团,开始由糖尿病单一病种向多个慢性病覆盖。

到2018年底,智云健康营收已近10亿。经纬创投喻志云曾评价,“融资能力和变现能力在匡明身上表现非常突出。他也有很强的整合能力,能够将医疗和互联网两个团队实现较好的融合。”

如今,围绕慢病管理,智云健康已经建立了院内解决方案、药店解决方案,以及个人慢病管理解决方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基于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的中国医院和药店SaaS部署量、以及2021年前九个月通过公司服务开出的在线处方量,智云健康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

33岁放弃高薪创业,受20家机构追捧,他的公司要IPO了-2

资本云集背后

慢病管理是门好生意吗

慢病管理这门生意,一直是互联网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细分赛道之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数字慢病管理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人民币57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人民币1,761亿元,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2.1%。预期至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人民币8,001亿元及2030年的人民币 18,085亿元,2020年至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5.4%,而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7%。

作为最早涉足慢病管理的平台之一,智云健康也备受资本青睐。

2015年获得了经纬创投和平安创投的3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后,同年12月又获得了IDG资本领投的1500万美元A轮融资。

然而很快,随着线上流量红利殆尽,纯TO C的慢病管理模式开始遭受困境,资本开始对赛道产生质疑。为了拿到融资,2016年匡明前前后后见了百余位投资人,才完成B轮融资。

此后智云健康又成功拿到了多家资本的融资,至IPO前,其最新一轮估值将近150亿元人民币。

33岁放弃高薪创业,受20家机构追捧,他的公司要IPO了-3

然而,智云健康的IPO之路并不是特别顺利。

早在2020年,智云健康就趁着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的热潮递交招股书。不过当年8月,港交所官网显示其招股书失效。

2022年2月最后一天,智云健康再次递交招股书,6月13日通过聆讯。

据了解,智云健康此次IPO引入4名基石投资者,赛诺菲、嘉实基金、扬子江药业、Tasly集团合共认购4500万美元发售股份,从中可以看出资本对其看好。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智云健康6月23日启动招股的前一天,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完成意见征集。其中提到的“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互联网医疗股的集体地震,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纷纷大跌。

市场担心的一点在于,一旦该政策实施,将对第三方互联网卖药进行一刀切,这将会对互联网医疗平台造成重大影响。

然而,有业内人士对创业邦分析表示,该政策对互联网医疗平台影响不大,平台型公司完全可以设立一个独立的法人公司,该怎么销售怎么销售。“这个政策说白了最重要的是厘清各自的主体责任,做平台的做平台,做线上药品销售的做药品销售。”

对于智云健康来说,其经过了8年的发展迭代,号称中国最大的数字慢病管理平台,但是其目前跟其他平台一样,仍然处于亏损状态。IPO后,何时探索出一个更好的商业模式,扭亏为盈,无疑是其下一个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