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创业:大学生创办家庭农场开启乡村创业

在我的家乡浏阳市荷花街道嗣同村,有家名叫南锦生态家庭农场,农场养殖了100多头黄牛,是90后大学生曾庆如大前年开始创办的,目前收益稳定,带动当地几十户乡亲发展养牛业,实现共同致富。曾庆如为什么会从外贸营销员转行回乡村创业,他的养牛成功有什么诀窍,又如何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参与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曾庆如转型乡村创业的故事吧。

图片[1]-乡村创业:大学生创办家庭农场开启乡村创业-赚在家创业号

为照顾年迈的父母,大学生回乡从外贸翻译、营销员转型养牛,开始在乡村创业

来到南锦生态农场,一位小伙子迎出来,他英俊、帅气,双眸透着干练与成熟,这就是农场的负责人曾庆如。说明来意后,他开始介绍起自己的经历和回乡创业的心路历程。曾庆如出生于1992年,家住荷花街道嗣同村,目前养牛100多头。在决定回乡村创业之前,他是一名外贸翻译,经常在全世界为浏阳推销出口烟花产品。

谁想到有过这样一个跑遍全世界、见过大世面经历的男孩,会突然回家养牛,去铲粪堆土呢。曾庆如说,母亲双目失明,日常生活十分不方便,需要有人照顾;父亲曾贤成劳动了一辈子,现在身体也不是很好,我想和父母一起,方面照顾两个老人,更想靠自己的双手让父母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尽上自己一片孝心。

-1

草坡散养黄牛

开始父亲不是很赞同他从事农业,父亲认为,自己一辈子务农,培养了儿子成年外并没有多大的成就。但是曾庆如有着年轻人的干劲,很快就行动起来。他通过了解市场行情和家乡的实际情况,曾庆如选择育殖黄牛,因为牛的价格波动较小,总体发病率也不高,育殖风险较低。为了增加利润空间,他还去了云南学习考察,想购买更便宜的种牛和小黄牛。

曾庆如用双手向父亲证明了自己的决心,但父亲也用经验告诉他,创业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曾庆如很快尝到了苦头,他第一次去云南买回了18头牛,由于高原与内地压力反应很快就死了三四头,其余的牛也开始不吃东西,无精打采,伴随着发烧,肺炎等症状。曾庆如非常恐慌,到处寻求治疗,每天都在牛栏里冒险为生病的牛注射药物。半个月后,曾庆如迷失了方向,也深知生意难做、创业艰辛。

虚心求教,深入学习养殖和医疗技术,运用知识、技术和互联网,让家庭农场逐步发展壮大

经历了风雨,曾庆如吸取了教训,认识到自己的知识不足,准备不足。于是曾庆如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开始了新的起步。

首先是学习养殖和兽医知识。2018年底,他每年都会跟着街道的兽医后面,先增加农业知识,学习医学技术,通过1年多的刻苦专研和学习,到2020年,他还取得了兽医执业资格证书,让自己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兽医。

其次是运用机械力量,节省人力。2019年曾庆如学习了相关的机械原理,咨询了很多技术人员,将收割水稻的收割机改装成为了割草机。跟着曾庆如走进了他50亩的草地,我们看到一个收割机正在收割,草地被整齐地收割着。

再次是运用新的信息手段进行销售。传统的养殖业都在等待别人购买产品,但是曾庆如直接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数以百计的农民、经纪人、屠夫等群体,充当了一个小市场,销售变得更加方便。往往如达拉斯喂了一年,就可以卖了,曾庆如在群里发布销售信息,“然后就会获取各种信息,每年卖掉200头牛没有问题。”

最后是创办家庭农场升级扩大繁殖基地。养殖技术和销售渠道稳定后,2021年他将附近的一家退出烟花行业的企业厂房租下来,将其改建成牛棚、牛舍、养牛场、驴场; 租下50亩坡地,种植作饲料,为牛提供养分。曾庆如运用知识、技术,成功使家庭农场稳步发展起来。

创业成功后成为一名村干部,为乡村振兴助力

有了知识、技术的帮助,曾庆如对科学养殖、机械养殖更加得心应手,还解决了当地10多人的劳动力就业,而自己的时间就更充裕了。巧合的是,他成为当地村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忙碌着,帮村民解决村上各种问题,村民们都说他是“每天为村民服务的大牛”!

他的家庭农场产生的牛粪都免费送给当地的乡村做有机肥,帮助当地贫困户发展养牛产业,现在他每年家庭农场实现稳定收入40万元,同时帮助10多户贫困户走上了小康。曾庆如说,“我希望能用自己摸索出的新的养殖模式,助力家乡发展,带领乡亲一起发家致富。”作为一名毫无农村养殖经验的大学生,他在学习、摸索、创新养殖技术时,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如今他完成了梦想、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