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城市什么行业前景好?三线城市工作推荐

  关于二三线城市的择业,在网络上一直是特别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大部分年轻人从意愿上都希望到一线城市享受更多的学习成长机会。但在现实中考虑到家庭、经济等各种压力,最终还是要回二三线城市生活。

  在做职业规划时,这种较强的现实限制条件是首要考虑因素。很多孩子报志愿、选工作的时候,明知道现实条件不允许,出于理想主义去选一些不实际的路线。这种选择看上去很酷,实际上是给自己徒增障碍。

  还有部分人在择业时只看当前的薪资待遇,但要知道在二三线城市,大部分的本土公司组织架构非常简单,也非常不稳定。一时的待遇不代表未来三五年还能维持这种待遇,如果维持不了,同时你在公司里也没得到能力和人脉的沉淀,那三五年之后重新找工作就会很痛苦。

  今天简单聊一下二三线城市怎么择业。

  首先要明确一个就业岗位的背后,包含着两层信息。岗位=一个行业中的某个职能。

  比如一个人在零售行业,我们会关心他在零售行业负责什么职能,是负责市场,还是负责供应链?同样一个人做行政,我们也会关心他在哪个行业做行政,是服装行业,还是医疗行业?

  如果再细致一点,还会问到具体做的事,比如做市场具体是管渠道,还是做投放?另外还有行业的上下游关系,比如服装行业的行政,是在服装工厂,还是在品牌服装店?

  这就像是一张社会分工网,横一道竖一道,把这个人定在某个位置上。

  二三线城市就业,工作岗位怎么选?

类似这样的社会分工网

  那如果这个人想移动的话,首要选择是沿着网络移动,比如服装行业,之前做行政,现在调岗去做采购(换岗不换行);之前做零售行业的市场,现在做家居行业的市场(换行不换岗)。只有综合岗位做到一定位置,比如高管、合伙人等,这一类人对商业运作有自己的理解,有可能既换行又换岗。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如果就业前3-5年想有充足的发展空间,首选两个方向:一是要学到充足的、可迁移的岗位技能,二是选一个发展势头良好、岗位多样、需求大的行业。

  有个别人这两个方向都没选对,在原岗位上学不到东西,行业也就那样。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工作两三年就把行业里能学的都学清楚,然后自己做生意。这条发展路线比较个性化,这里不做讨论。

  二三线城市就业,工作岗位怎么选?

  在这种职场发展逻辑下,我们二三线城市做选择就有了两个标准。

  一是可以选培训体系比较完善的企业,这种企业要么在本地有一定实力,要么是某跨省公司的分公司或加盟商,要么有从外部采购培训的预算。

  这个从面试时感受到的专业度、品牌印象,以及入职培训安排、团队氛围、对人才重视度等等一系列都能感觉出来,企查查等企业查询网站也可以提供一定信息。

  二是选本地重点发展的产业,因为二三线城市不可能像一线城市一样各种产业都很完善,一个城市一定会重点扶持某一两个特别扛把子的产业支撑经济。

  这种产业聚集情况,你可以通过收集身边人给出的信息做判断,也可以参考一些行业研报。

  比如最近国元证券今年8月份发的一份研报,就给出了中国300个城市的支柱产业地图。

  国元证券专题研究报告:中国300个城市的产业地图

  二三线城市就业,工作岗位怎么选?

  当然这些支柱产业并不是都适合年轻人进入,有些明显在衰退期的行业,虽然在经济上仍有巨大贡献,但发展后劲不足。从就业角度来看,成长期和成熟期产业是最好选择。

  二三线城市就业,工作岗位怎么选?

  典型的成长型行业:医药、生物、白酒、新能源等典型的成熟型行业:家用电器、服装、家纺、农业等典型的衰退型行业:煤炭、钢铁、房地产等在具体的实操层面,肯定也要考虑个人喜好、对工作环境的需求等等一系列因素。但如果你确定在三十岁之前要回二三线城市生活,那依据这两个标准去做专业和职业规划,大方向上不会有问题。

  二三线城市就业,工作岗位怎么选?

  有个别同学是先在一线城市工作,几年后才回老家,那在一线城市的工作也是以掌握工作技能为先,不要盲目冲那些高薪、高成长的行业。

  因为两三年的时间,就算再高薪也不可能高到哪里去,而一个你老家完全没有的行业,也给不了你可用的资源和人脉。

  比如我们能看到景德镇的工艺品非常有优势,那景德镇的孩子刚毕业在杭州做电商,回到景德镇完全可以在工艺品行业做电商。但如果他在上海做了金融,虽然前几年薪资还可以,但回到景德镇就没什么可选的余地,只能再重开一条职业发展路线,有风险并且浪费了时间。

  当然啦,思路是思路,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人的定位和需求也会随时变化,大方向可控的前提下,还是以自己内心舒服的选择为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