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如何做运营

022年是我进入互联网运营工作的第四年,回顾过去的四年,从一个运营小兵到开始带人独立做项目,也在大环境不太乐观的时候,感受到了身边一些新人的迷茫与艰难。运营本身是一个门槛较低的工作,如果没有前辈的指导,新人的成长需要靠自己摸索。

零基础如何做运营

都说进入职场0~3年是成长最快的阶段,也是最容易迷茫的时期。在正式成为一个全职运营打工人时,我利用在校的空闲时间,参加了2家大厂的运营实习,也经历过千军万马挤进大厂的校招。

在2022年最后一个月,借这个节点,进行一些工作的复盘,也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帮到一些准备从事运营工作的新同学,或者处于0~3年运营成长期的运营朋友。而我也即将迈入职场的下一个5年阶段,希望我们都能顺利度过寒冬,共勉。

大冬天的温馨提示:本文适合运营小白或准备从事运营的新人,运营老司机欢迎在文末下方留言给到建议,帮助更多新同学成长。

这次的分享将会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展开:

零基础如何做运营-1

 

关于职业的规划

去大厂或小公司?该选择什么运营方向?该走什么样的发展路线?

对于很多刚毕业准备迈入职场的新人来说,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几年,我从大厂再到一个中小型的公司。如果回到四年前,我依旧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进大厂,不是说小公司不好,对于职场新人,一些系统性的培养方法,是这个阶段的职场人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特别需要的。

从个人发展的机会来看,大厂拥有各种成熟完善的流程,对新人的培养,会更加完善。

从工作资源和效率来看,小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在很多决策落地前,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周期进行落地前的论证。而大厂提供的资源会更丰富,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新人的包容性会更强,我们会获得更多试炼的机会,在每个部门有新的项目成立后,就会进入一个小步快跑的阶段,落地的效率反而大厂会更快。

很多人认为在大厂就只能当个拧螺丝的流水线工人,而小公司小步快跑的模式,可以变得更全能。其实恰恰相反,不同工作环境虽有工作模式差异,相对小公司单一的业务线,大厂更丰富的业务线,包括活水机制,反而能给新人提供更全面的锻炼机会。

对于新人的第一份工作建议:尽量先去大厂沉淀几年,成熟的协作机制以及更快速获取最新的机会的公司,能够帮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零基础如何做运营-1

关于后两个问题:该选择什么运营方向?该走什么样的发展路线?

运营的常见工种: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再到后面出现的电商运营,这几个工种之间的边界在逐渐模糊,也就是说无论哪一类运营,都需要掌握其他几类运营的技能,我认为未来的运营会变得越来越全能。

我第一份实习工作是产品运营,但实际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内容运营需要的文案内容技能去处理产品上线前的推广工作。正式工作后,从事的是社区相关的内容运营,在此过程中也会接触很多活动相关的策划以及产品迭代优化相关的工作。

所以我的建议是新人在决定做哪个运营方向前,多去实习,加入不同的运营团队,去观察正式员工在这个工种上每天的工作,结合自己的性格,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在这个方向深耕的同时,不断拓展其他运营所需要的技能作为自己的副线,帮助自己的业务目标更好地达成。

零基础如何做运营-1

 

新人的0~3年,如何从打杂模式切换到专业模式?

在我们刚步入职场时,做的事情往往是很多基础又琐碎的执行工作,但这些工作其实是在帮助我们打牢运营最基础的部分。

举个例子,你每天重复执行一项调研工作,不厌其烦的去和不同用户聊天,问相同的问题,然后把收集到的用户反馈信息整理成文档提交给你的上级。看似是一件琐碎的事情,你是在机械执行还是可以从中发现很多用户的问题,或者用户调研的方法。这就是一个从执行工作中,积累专业度的一个过程。

对于专业这个词,往往在很多新人的下意识里,是属于有一定工作年限又或者是在很多项目里摸爬滚打过,有相当丰富的业务经验的前辈。

但我个人认为,专业度是一种工作思维,它不是由工作年限长久决定的。同一项工作,交给不同思维的人做,A接到任务立刻执行,而B先确定好最后要交付的结果,并把结果拆解成每个阶段性需要达成的目标,再制定节奏,随时向上汇报。

在交付结果的时候,A交付的是一个结论,而B除了结论还能提出在落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给到经过自己思考产出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专业度和纯执行模式的差异,这些差异的本质是由于工作思维造成的。

所以,无论是处于做执行的阶段还是日后需要出方案做决策的阶段,有意识的去训练自己的工作思维,让自己一步步向专业模式靠近。

专业的工作思维我总结为一句话:“有始有终,有长度也有宽度”。

怎么理解呢?有“始有终”代表一项工作,无奈大小轻重,交到自己手上的时候,意味着你需要对它的结果负责,要随时围绕这件工作的进展有向上的反馈。

“有长度也有宽度”代表这项工作,在落地的过程中你能主动延伸去发现其他的问题或者机会点,这是“宽度”。即使已经交付了结果,也要有意识到去思考是否还有可继续优化的可能性,这就是“长度”。

 

职场中有哪些资源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去抓住?

资源一:来自上级的信任

新手运营初入职场时,一般会有一个师傅带着,这个人可能是我们的直接上级,我认为这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你首先要做到的是通过每件工作如期完成或者有所反馈去建立你们之间的信任,这个信任代表对方相信你可以完成下一项工作,然后给到你更多锻炼的机会,随着接触的工作增多,你的经验值也会跟随增加。

资源二:你的协作伙伴

运营是个需要进行跨部门对接的工种,有时候项目需要对接到产品、数据、市场、设计、法务、财务,这种跨部门协作的项目,往往成事在人。这种时候我们管理的不只是手头的项目,更多是每个对接人之间怎么去协作,而获得不同部门的同事支持就是你的项目推进中最宝贵的资源。

对于运营新人来说,也许对接的人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这一小部分的人也有扩大的一天,所以我们在对接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沟通的高效和逻辑性,方便你的协作方能快速理解你的需求,帮你落地。

同时,在利用这些人力资源推进项目落地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去了解对接过程中,每个人的工作习惯,尊重对方的习惯而不是为了目标快速达成,去打破它,这样才能避免这些协作方只是“一次性”资源,每个同事之间的信任也是在一次次对接中去建立的。

 

新人在职场中如何快速成长,拉开差距?

和自己同职级的同事拉开差距,除了上面介绍到的工作中的专业思维,还有一个方法来自工作之余的积累。

我平时会用到以下几个方法:

(1)记录下你的思考

有时候可能是一个灵感,也可能是一次项目之后的个人复盘,记忆是有期限的,这些想法需要真正落到文档里,记录下来,才是可以沉淀下来永久保存的。关于个人的复盘,不需要那么正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就好。

(2)拆解和模仿

不是每个新人都能够幸运的获取到一些好项目的锻炼机会,如果你处于打杂阶段,没有什么项目实战,那不如去做一些市场上比较成功的运营项目拆解。看100个优秀案例积累的东西始终不是自己的,但是拆解运营案例沉淀下来的经验可以在下一次需要的时候借鉴。

拆解市面上的方法很多,把自己当成用户去体验流程,再尝试去挖掘它的底层运营逻辑,总结归纳它成功的原因以及你认为可以再继续优化的方向。

当拆解完的案例形成自己的积累之后,结合自己的业务,去找到可借鉴的地方,先模仿再优化,这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个案例,之所以能够成功,至少证明了它的一些模式可以在市场上跑通,这个时候再去借鉴它的成功之处,可以避免自己的项目踩一些坑。

工作中除了借鉴案例之外,也可以模仿你认为比较厉害的同事,在工作思考、表达的方式上的可取之处,这也是帮助我们思维快速成长的一个方法。

(3)交流

运营是一个需要不断拥抱变化,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工种,切忌闭门造车,多和同行交流,也是我认为可以打开思维的一个方法。

现在可以接触到同行的群也很多,可以去一些运营分享的网站或者公众号去加入交流的社群,运营比较推荐的就是鸟哥笔记,从我入行到现在一直陪伴我5年了,可以在公众号上去找到一些适合你的文章,下方都有作者的联系方式。

 

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0~3年是一个运营快速成长最好的时机,如果你还处于是否要迈入运营门槛的迷茫期,在我看来渡过迷茫期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动,往前走,总能找到破局的办法。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