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投放广告是最有效的(广告投入的作用)

  广告,广而告之,你的广告真做到了吗?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都是广告。一些广告会野蛮入侵我们的视野和大脑,它们存在于电梯、公共交通、个人终端等各种电子屏幕上,“强硬”的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对受众强行植入营销产品。

图片[1]-怎么投放广告是最有效的(广告投入的作用)-赚在家创业号

  事实上,广告的作用确实是营销最有用的手段之一。即使观众认为插入电视剧中的广告是强行洗脑行为;对公众场合例如地铁、高铁等投屏上的广告匆匆而过;消费者对广告上的效果抱有怀疑等等这些现象,都不能否定了“广泛”对营销行为的影响力。

  例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广州好迪”;“听说下雨天巧克力和音乐更配哦”;“嗨,你的益达,不,是你的益达”......等等这些都是已经深入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广告,即使存在一部分消极影响,但不得不说都是成功的广告案例,已经做到深入消费者甚至让消费者记忆深刻,所以,广告是产品营销中不可忽视的。

  广告投放真的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最关键的是您会吗?

  在品牌公司上班,经常听到一个话题就是“投个广告”,这里面其实包含的2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广告的物料,可能是一个30s的TVC,也可能是一个15s的洗脑视频,也可能是一个banner图片等等;第二个就是媒介,在哪里投?可以是各大卫视电视台,也可以是户外公交站广告牌,还可以是抖音信息流等等。

  媒介这个活,我觉得是既复杂又简单,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钱。如果有钱,什么都好说,不用去管什么指标什么分析什么方法论,干就完了;但是如果没钱,则还是老老实实的安下心来研究研究,毕竟老板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我们把钱花好了,自己也有价值。

  媒介衡量的核心3大指标

  任何的事情,都应该有一个评价体系,否则怎么判断是好还是不好,失去了客观的评价指标,就会陷入高管的个人喜好,就会出现业务变形,对品牌和生意造成伤害。

  我喜欢用三个维度REE来衡量媒介的投放,分别是reach(数量指标)、efficiency(过程指标)、effectiveness(结果指标)。

  Reach触达人次,这次的投放覆盖了多少人,或者多少目标人群,传统的指标有GRP、impression、UV等。

  Efficiency触达效率,同样触达一个人花了多少钱,常见的指标有CPRCPCCPAROI等。

  Effectiveness触达效果,一波媒介搞完后,我们的生意有啥增长,尤其是聚焦在产品的投放,爆品是否打爆,常见的指标就是一些销售指标,比如增长率、出货额等。

  如果再通俗的去表达这3个指标,那就是:我们花一笔钱去投广告,那么要尽可能触达更多的人,每次触达的成本要尽可能低,且还能带来销售回报。

  在补充一个观点,所有和消费者接触的品牌物料,均应该视为媒介行为。基于此,淘宝客、阿里妈妈的直钻品超、店内的吊旗、地贴、堆头、邮报等,也是媒介,也应该作为MKT广告投放的考虑的范畴。不同媒介在三个指标的侧重是不同的,世界上就不存在一个完美的媒介载体。

  拓展思考,在主流的社交媒介上,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博主、抖音博主、抖音信息流,又分别是怎样的媒介属性,该如何进行整体社交媒介(内容营销)的思考呢?

   关于媒介投放的5大原则。

  1、在每年的年度媒介计划中,尽可能多的媒介投放。这是商业战争,而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必须准备充足的“弹药”,做战场的无区别覆盖,才能确保消费者可以看得到我们的品牌、想得起我们的品牌,也确保不给竞品任何喘息的机会。消费者会在一年的任何时段去消费品类,去买我们的产品,所以“弹药”不能停。要不断地去提醒消费者,亲爱的,我们的品牌和产品不错哦,你看还有这么多优秀的功能,买我买我买我。如果可以的话,全年52周都有媒介覆盖,当然可以按照淡旺季和必要的生意战役做不同的媒介投入侧重。现在媒介环境太分散了,正如我们在谈论内容营销时候讲到,我们没有二十年前的央视、没有十年前的卫视,消费者的触媒被严重分散,这也对MKT的媒介投放造成相当的难度。

  千万不要有空白期或者真空期。宝洁曾经做了一个测算,如果我们在一个财年的456月中,为了节约媒介费用,放空一个月,节约300W美金,那么当年的NOS减少400W美金,也会对未来2个财年造成接近500W美金的NOS伤害。这也回应了很多时候,一个品牌生意不好,就会砍预算,结果恶性循环。当然如果MKT花不好钱,还是要砍预算的,哈哈~~~

  2、加重数字媒介,但不全是效果类。传统媒介逐年下降,比如纸媒、OOH、TVC这些,社交媒介、eMedia逐年递增,这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在2016年接手民企化妆品品牌时候,果断砍掉了纸媒。这里提醒一点,千万不要掉进效果类媒介的陷阱,可以自行百度阿迪达斯的失败经验。

  3、做好媒介矩阵搭配,尽可能平衡三大指标。三大指标哪个更好,我不知道,因为不同时期的品牌诉求是不同的。可能有人会单纯的认为,触达回报最重要,因为直接看到了钱进账;那么为什么淘品牌都没有成功呢?如果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不能成为触达第一的品牌,自然不会成为市场份额第一的品牌。

  4、优化广告物料的质量。不管是平面还是电商banner,不管是TVC还是信息流,这些物料都有可以优化的空间,让我们的广告质量更好,消费者接触后可以清晰地知道这是什么品牌、这是什么产品、有哪些牛逼的地方、对我有什么好处、我愿意购买试一试等等。

  5、尽可能短的TVC素材。这个道理非常浅显,如果10s的广告已经把故事说清楚,为什么还要30s呢?这样原有的预算就可以放大三倍。

  记住:

  1、所有的消费者接触点都应视为媒介,而不是单单的广告。所以打开思路,要对自己的生意和品牌有深刻的洞察,才能给出高质量的媒介策略。包装很美,是好的媒介;店内的POSM很多很清晰,是好的媒介;李佳琪是好的媒介,淘宝客也是好的媒介。花好每一分钱!!!

  2、对各种媒介要有深刻的认识,没事多和圈内人聊。最终要做好一个媒介矩阵的策略,而不是某一个平台打天下,不足以支撑10亿的销售额。

  3、积极拥抱新的媒介形式,多尝试,又不贵。

  4、MKTer的技能很多,媒介投放只是看起来很费钱,但是也很费脑的活儿。今天谈的话题,都是非常重金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品牌部乃至对宝洁品牌人有一个偏见,只会花钱。首先,我要表达的,商业战争就是花钱和赚钱的游戏,如果不会花钱谈什么赚钱;其次,花钱也是有逻辑和方法,并非是傻乎乎的烧钱;最后,媒介投放只是众多MKT技能之一,并非全部,好的MKTer可以因地制宜提出生意解决方案和思路,帮助品牌成功。

  甲方,一个神秘的词汇,一个带着荣耀的词汇,一个充满神圣的词汇;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头顶着“甲方”的光环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甲方,探求那些背后鲜为人知的事情。

  核心观点

  1、甲方和乙方,是同一个项目的合作者,大家扮演的角色不同,没有等级高低之分。甲方,必须想清楚自己品牌和生意的问题,以及输出策略和洞察;乙方应该聚焦在创意和执行。

  2、甲方要发挥领导力。甲方是唯一一个可以看清楚全局的人,尤其是很复杂的项目时候,必须能及时发现问题,协调大量资源,让项目产生更好的效果。

  3、好的甲方和乙方是共同成长,相互学习。且乙方具备大量行业资源,也可以为甲方提供很多意想不到的资源和情报。

  4、乙方应该有契约精神和使命感,而不是拿钱办事的态度,要尽可能把甲方给的预算发挥到极致。甲方希望看到的是在乙方的努力下,原有的策略得到最大化的收益。

  5、对于大的agency,不管服务是大甲方还是小甲方,都应有资深专家带队,而不是指派一个1-2年的小朋友来忽悠。甲方钱多但人真不傻。

  6、乙方应该出卖自己的才艺,而不是其他东西。

  甲方的修养

  1、甲方要讲道理,不是耍性子。我估计乙方最怕听到的不是什么色彩斑斓的黑,毕竟这个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也不怕听到小预算大曝光这样的痴人说梦,毕竟动动手指就可以刷出来;乙方最怕听到的是“这个东西好丑啊,没法comment”,这个东西是主观性很强的,而且就是甲方大老板说了的算,无法破解。就是我们去评价一个艺术品,我们也能说出门道,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推荐大家可以看下这几个节目书籍,美国综艺《特效化妆师大对决》、浙江卫视《这就是演员》、顾爷《小顾聊绘画》,看看这些评委是如何点评艺术创作的。

  2、甲方自己要想明白。甲方很多时候充当的是大脑和PM的角色,如果自己想不清楚,乙方执行起来就非常痛苦。乙方只能按照甲方的策略输出创意和做好执行,如果策略就是错的或者经常改动,乙方无论如何也给不出好的案子。

  3、留给乙方足够的时间。我一直强调甲乙方的合作就是一个项目,作为PM的甲方应该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去推动案子的执行,项目管理无非就是时间、资源、协调;所以需要给乙方留足够的时间,乙方内部也有很多case在跑,不可能全部all in在某一个甲方,另外尤其是媒介采购的案子,好的资源都需要提前预定。

  4、一开始就要统一思想,定好规矩。每个人性格不同,工作习惯不同,那么既然在一起工作,就要统一工作风格,这一点甲方必须有这个权力。

  乙方的修养

  1、可以借鉴,但不要抄作业偷创意。某位设计大咖说过,所谓创意就是把不同的现有的东西组装在一起。我们理解乙方从其他的作品寻找灵感,但是不能抄袭,如果乙方失去了创意的能力,则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做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好学生。笔者在早些年做执行的时候,发现乙方存在严重的延迟交作业情况,不得已我需要预留很多buffer;既然我们一开始都说好了时间和节点,甲乙方都应该按照节点提供作业。

  3、主动一点,多往前一步。很多玩法,甲方并不熟悉,所以还是有赖于乙方的贡献。乙方应该多往前一步,及时发现风险和可以优化的地方,让项目的成果更好。

  抛一个问题,广告公司的员工可以去甲方做MKT吗?

  答:取决于甲方MKT的工作内容。如果是传统快消的MKT,我认为是不合适的,或者需要较大的学习时间。因为传统快消MKT不单单是创意和传播,更多的是分析和洞察,识别生意机会,促进生意增长。如果是一些互联网的MKT,则大有可为。一方面,工作强度类似;另一方面,互联网的MKT一般都是做传播的,所以匹配度还是蛮高的。像阿里腾讯这样的大厂,顶级4A公司的创意总监还是蛮多的,切都做的不错。

  2022年品牌营销到底怎么搞?

  数字营销进一步代替传统营销打法。

  以数字平台、社交平台的打法为主,尤其是结合一些时下热的概念,比如元宇宙和虚拟偶像。我们预测在3月或者6月,可能有一定知晓度的虚拟偶像元宇宙的玩法出现;同理主打绿色经济、环保的玩法,也有大概率会火。对于品牌来说,在all in 数字营销的同时,需要关注如何提升话题的友好度以及媒介的效率,否则还是花钱赚数据,拿着过亿曝光的数据去忽悠老板。

  另一方面,对于预算不充分的(千万级)新品上市或者新锐品牌,还是建议根植在某一个社交平台,切忌分散打法。

  内容,绕不开的话题。

  TVC也好,达人推介也好,信息流也好,banner也好,都是内容;只是品牌现在最需要的是内容生态。

  何为生态?播撒一批种子,就能开花结果自我繁衍,有土壤(平台)滋养,有阳光(炒热)的助长,有蜂蝶(达人)的传播,此叫做生态。

  怎么做好生态?第一个就是组织架构的重新梳理,建立以内容为核心的内容团队,这里面必须包含能把产品说出花的产品经理Tina,也要有妖艳的媒介Jessica,也要有数据达人Vera,还得有一个有策略思考的品牌经理David,以及一众的85后90后的各种特种兵。第二个就是,形成商业闭环,内容的实质是流量,流量必须成交,所以检验内容质量的好坏不是简单的reach,而是effectiveness。第三个就是,多产品多策略,同步赛马。

  品牌组织架构扩张。

  以日化快消企业为代表的前沿行业,必然会伴随品牌的触手伸到了更多的组织,比如2C的渠道(天猫、抖音)、比如品牌推广(品牌渠道落地)的工作,大势所趋。以现在的环境,企业的架构应该是以大品牌(产品开发、品牌策略、传播活动、2c渠道)为核心,搭配销售体系,以及支撑体系(人财物)。

  新消费品牌回到冷静期,孕育是主旋律。

  过往几年,新消费品从被资本追着投,到很多新品死亡率为93%以上(以第三方数据显示,以天猫平台新品为研究对象),新消费品牌荣光不再。新消费品,能快速崛起,不代表他们更懂消费者,而是在爆发期不考虑财务指标,且抓住流量红利,如是而已。但是如果1-2年没有跑通商业模式,则死路一条。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