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返乡创业:在田野里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大风刮得蔬菜棚上的塑料膜呼呼作响。顶着寒风,赵婧准时来到位于雨湖区姜畲镇棋盘村的蔬菜基地,打理蔬菜大棚。棚内郁郁葱葱,蔬菜长势很好。“这些天下雨又降温,得盯着点。”赵婧告诉我们。她身后,一大片田野在朦胧的水雾中铺陈开去,望不到尽头。

图片[1]-白领返乡创业:在田野里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路-赚在家创业号

算一算时间,赵婧返乡创业有6个年头了。6年来,她带动乡亲发展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从创业之初的困难重重,到如今的蒸蒸日上,她和乡亲们努力探索,在广袤田野里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赵婧的老家在湘潭县云湖桥镇烟山,这里位置比较偏僻,资源禀赋差,也没有支撑产业,一度贫穷落后。让她记忆深刻的是,村里的泥巴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如果雨水大一点,泥巴路就彻底走不成了。

大专毕业后,赵婧就迫不及待地离开农村,南下打工闯荡,她干过仓库保管员、搞过外企高管、开过公司,凭借吃苦耐劳的劲头,赵婧最终在广东东莞站稳了脚跟,有了事业和家庭。

2016年,赵婧40岁,事业正处于辉煌期。一次回乡探亲的经历,改变了她对“成功”的看法,她随后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回乡创业。

“我们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现在再回农村,你是不是傻哟?”丈夫不情愿地说着,家里其他人也都反对。

赵婧不急不躁:“国家对农村越来越重视,政策支持多,发展空间大。”

回乡干什么?

经过多轮考察,赵婧选择农业作为创业方向。她利用灵通的市场信息和姐姐提供的蔬菜种植技术支持,在湘潭市最大的“菜篮子”基地——雨湖区姜畲镇,流转了300多亩荒地发展现代设施蔬菜产业。

新公司成立不久就遇到洪灾,前期数百万元投入付诸东流。那段时间,赵婧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脑海里不时蹦出“我回来是不是错了”的念头。在各方鼓励和支持下,她调整好思路,重新出发。

“搞农业,不能总走老路。”在外打拼多年,练就了赵婧敢想敢闯的性格。在规划蔬菜基地时,她就瞄准了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外出考察、学习、引种,从没停歇过。这些年,在科技助力下,赵婧基地出产的红桃K(玫瑰茄)、青香辣椒等品种都取得了成功,一上市就广受欢迎。

“我们基地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出产。”赵婧一直认为,虽然发展现代设施蔬菜产业成本增加不少,但一旦成功,效益还是可观的。而且,从长远看,还可以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推动本地蔬菜种植结构调整。

由于重技术、精管理、善经营,赵婧的湖南湘艺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收入逐年增加,2021年销售收入达到800多万元。

2019年,家乡发展扶贫产业,向赵婧发出邀请。二话没说,她就答应了。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赵婧公司投入资金、设备和技术,通过与贫困户结对子、找路子,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1月27日,我们走进赵婧的蔬菜基地,只见左手边一片大棚内,湘潭矮脚白、九华红菜薹长势喜人。往前走,左边的大棚包菜长势良好。右手边的大棚,3名当地农民正在采摘。不远处,一个个辣椒大棚正处在丰产期,细长的辣椒挂在枝头,煞是可爱。

采访中,正遇棋盘村农民周华东在大棚里摘辣椒。54岁的老周脸上绽开了花:“品种、技术、销路都由婧妹子包了,我只管出点力,一年下来有3万多块钱收入,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我们问赵婧,这些年不断拿出资源和就业岗位给农户或就业困难群体,公司的收益不就减少了吗?

赵婧笑着说:“我是从农村走出去的,有责任有义务带着乡亲们增收致富奔小康。自己牺牲点利益,不算什么。”

在湖南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展示牌前,赵婧向我们谈自己的打算,以后不仅要丰富蔬菜品种,还要依托科技创新,走高质量发展路子,为推动全面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一句话,就是要让更多的乡亲得到实惠。”赵婧说。

我们知道,赵婧是要做一个田野追梦人。她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返乡发展的青年人,只要找准了方向,爱上那片生养自己的土地,摸索出可持续的经营模式,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出彩。

原题:新春走基层丨白领返乡创业记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超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