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模式有哪几种(百货经营模式创新经验)

几种主要的商业经营模式。去年以来,新冠疫情大大加快了百货企业的转型步伐,行业调整改造升级趋势明显。顺应时下多元化、个性化、重视体验的消费需求,成为零售企业的发展趋势。“当前的思维理念也不适合年轻人的市场需求,我们将来开的百货店,不单纯只卖服装和鞋,一定是要打造成为夜经济生活的品牌,把年轻人的吃喝玩乐、聚会交友等所有消费需求结合起来。

图片[1]-企业运营模式有哪几种(百货经营模式创新经验)-赚在家创业号

  百货的经营模式是买来卖

  百货

  百货是购物中心这种商业究极形态的前身,说起百货,大家对茂业应该不陌生。百货的最大特点就是买来卖,大百货公司商品会涵盖珠宝、化妆品、家电、箱包、鞋履、服饰等众多品类,小的百货公司可能品类没有那么多,品牌级次没有那么高,地段位置没有那么好,如此而已。盈利的关键在于批量采购,进价低,账期长,而零售的售价高。只要零售的收入能够覆盖商品采购成本+物业租赁(门店和仓库)成本+销售(活动和人员开支)成本,百货公司就能实现盈利。

  百货的经营模式也经历了一个从轻到重的过程,初始阶段百货公司只进行买卖两项活动。后来发现意味着流量的地段经常卡住销售的脖子,物业也没法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初始的设计,建造,因此干脆重金进入,从拿地开始介入,设计和建造团队根据销售的实际需要进行物业的设计和建造,从最初简单的买来卖,到自己盖房子,再买来卖,资产就由轻便重了。茂业就是从轻到重的典型代表。

  几种主要的商业经营模式

  购物中心的经营模式是收取租金

  购物中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市场上的商品从短缺,到丰富,到过剩。买,对消费者来说,不仅仅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还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甚至要解决品牌,也就是群体价值归属的问题。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之后,购物中心就自然出现了。购物中心是空间运营者,它不从事具体买来卖的业务,买来卖的都是购物中心内一个个具体的品牌商家。品牌商家根据物业的地段价值及店铺具体位置,每月定期缴纳租金。从这个角度看,购物中心的营收是非常稳定的——只要客流量稳定,出租率就稳定,出租率稳定,营业额就稳定。只要租金收入能够覆盖物业设计、建造成本+招商成本+后期营运成本,购物中心就能实现盈利。

  但是实际情况要比上面讲的复杂一些,原因是商业物业很难独立存在,它们往往作为住宅物业的有益补充,被设计在一个大型综合体内。商业物业的主要价值在于完善周住物业业主的生活配套而存在。因此,商业物业的开发,其主要价值变现是通过住宅物业的价格提升来实现的。在知名的购物中心里,品牌商户觊觎优越的流量入口;购物中心也觊觎品牌商户客观的销售收入,这个时候,双方一拍即合。购物中心降低物业租赁收入,与品牌商户进行联营,同时要求获得超出营业额目标之外的利润分成。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联营加扣点。现在纯粹收取的租金收入的购物中心已经越来越少了,绝大多数购物中心都采用了联营加扣点的经营形式,让整体经营收入在稳定的基础上还有增量和变量。

   马云的阿里巴巴

  淘宝

  淘宝是线上的集市和购物中心,它是一个B2C和C2C的大平台。在淘宝的早期,平台方也是不直接从事买卖业务的,买卖都由一个个具体的淘宝商家完成。在初期阶段,品牌商家和消费者进入淘宝平台注册都是免费的,淘宝的营收在于支付宝收取的每笔成功交易的佣金,以及平台为商家提供的导流费用及关键词检索服务费用。在淘宝的初始阶段,佣金+阿里妈妈的服务费能够覆盖推广成本,平台维护成本,就能实现盈利。

  淘宝这个线上商业的标杆也在不断的演进,第一是品牌上级,做出了天猫;第二是地域拓展,进入到了全球市场;第三是平台上也有了自营商家(买来卖),天猫超市;第四是物流升级,做出了菜鸟网络,提升了消费者的网络购物体验。随着淘宝的快速发展,除了支付宝的佣金,阿里妈妈的运营服务收入之外,阿里巴巴还开发出了另外两个核武器——余额宝和阿里金融。余额宝挖掘出来的金矿最初是消费者付款给到支付宝到支付宝付款到商家的7天资金留存时间。这7天的资金留存,用于银行间的短期拆借。有这个海量的资金,再加上消费者存入支付宝的零散资金,余额宝迅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最大赢家。阿里金融是支付宝7天留存金的另一种变现。当商家出现短期的资金链短缺时(比如销量好,要扩大进货规模),阿里巴巴依照商家的销售数据表现,为商家提供免抵押,快速的小额贷款服务。当消费者因为资金短缺,有消费需求而没有消费资金时,阿里巴巴依照消费者提供的真实信息,信用评级,为消费者提供低息免抵押的快速消费贷服务。

  这两颗原子弹一推出,迅速提振了阿里巴巴的整体的估值和营业规模。根据最新的股市消息,截至2018年5月8日,阿里巴巴的总估值再次超越腾讯,看来,二马之间的纠缠还没有到分胜负手的阶段。中国的互联网商业到底鹿死谁手,还要再看一段时间。

  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物流

  京东

  如果说淘宝是互联网上的集市,天猫是互联网的购物中心,那么京东就是互联网上的百货。

  京东由3C业务起家,其最初的销售品类类似于线下的国美和苏宁,可是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京东迅速的将这两家甩在了身后。京东的经营模式比较简单,销售收入能覆盖采购成本+物流成本+仓储成本,基本就实现了盈利。

  京东也在开放平台——品牌商家也可以直接在京东上开店,好位置要交租金,好客流要买流量。虽然京东现在盈利还不稳定,但是,它已经是中国互联网商业的老二了,庞然巨物。而且,根据市面上的公开报道,京东之所以还没有实现稳定的盈利,主要在于自建物流+仓储建设的前期投入。我本身就是一个消费者,我手机上安装有天猫和京东,要说谁的购物体验更好,我要说是京东,虽然现在的假货两家都有,但是一定要选一个,我还是会选京东,尤其是家电等3C类产品。

  京东体验好的关键就在于自建的物流和仓储,很多品类的商品,都可以做到上午下单,下午送到,几乎就是看到就买到,效率比天猫和线下的百货及购物中心要高。京东也在不断地做业务上的创新,京东也有京东白条,这个主要针对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贷,其风控也是消费者填写的关键数据和往期消费记录。另外,京东现在也开始进入线下开实体店——这是要将采购的极低成本价值榨干的节凑。不过,线上能做好,线下能不能做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线下的购物动线设计,商品陈设是完全独立的另外一门学问。

  各种各样的商业经营模式还有很多。但是,我们站在更高一点的角度去看经营的话,就只剩下四个词:研发、生产、采购、销售。在互联网商业中,研发团队其实就是生产团队,降低采购成本,拓展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企业就有了盈利的可能。而下线上领域,研发团队其实物业的市场调研、策划、设计部门。生产是物业的建造、招商和营运部门。采购部门往往是独立的。而销售则是企划和品牌推广部门。可以说各有特色,各有归属,谁也不敢说,谁就比谁厉害到哪里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