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资源,激活乡村能量。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的浪潮中,返乡创业的青年成为一股鲜活力量。在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一座“重生”的旧仓库,正是当下青年返乡创业带来的最新作品。水乡河畔响起潮流歌曲,闲置仓库变身欢聚场地,描绘出一幅烟火气十足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创业团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仓库的空间格局和历史痕迹,注入现代经营理念和美学设计。
“90后”青年刘俊杰是土生土长的金湾红旗人,也一直有着在家门口创业的想法。近年来,“百千万工程”不断向纵深推进,在政策鼓励与乡情召唤的双重驱动下,年轻一代正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看见悄然涌起青年返乡创业潮,刘俊杰认为,时机到了。2025年初,他与两位好友联手,投资超百万元,在三板河畔打造出一个集餐饮、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复合空间——“8号营地”,成为红旗镇闲置物业活化利用的亮点项目。
金湾区积极推进闲置农房和旧厂房活化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与本土青年参与改造运营。
这里原是三板物资仓库,有着一片曾承担政府物资储备功能的旧建筑群。随着时代变迁,仓库逐渐闲置,建筑老化、功能丧失,成为区域发展中的“沉睡资产”。近年来,金湾区积极推进闲置农房和旧厂房活化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与本土青年参与改造运营。刘俊杰团队看中了这里临水开阔、建筑结构完整的特点,决定将其转型为餐饮文创综合体。
为此,创业团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仓库的空间格局和历史痕迹,注入现代经营理念和美学设计,并将原来俗称的“8号仓库”更名为“8号营地”,让老旧建筑重新焕发生机。同时,依托室外千余平方米草坪空间,打造Live舞台、荷兰风车装饰、滨水休闲区等功能板块,兼顾用餐、打卡、团建、婚庆等多元需求。
水乡河畔响起潮流歌曲,闲置仓库变身欢聚场地,描绘出一幅烟火气十足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8号营地”在珠海金湾并非孤立存在的个案。在其西侧约一公里处,由原红旗糖厂改造而成的“红旗1970艺术区”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工业遗产活化的标志性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打卡。再加上三板村本土的“鹭鸟天下”生态景区,一批由旧建筑、旧厂区、原始生态转型而来的文旅项目正逐渐形成集群效应。
这种“串珠成链”的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区域的旅游业态,更初步构建出一条融合工业遗产、生态体验、美食文化为一体的乡村微旅行线路,显著增强金湾文旅产业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
水乡河畔响起潮流歌曲,闲置仓库变身欢聚场地,描绘出一幅烟火气十足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如今,金湾区红旗镇正不断完善着这套“组合拳”,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将闲置资源转化为文旅资产;吸引青年返乡引入专业运营,实现传统空间的现代转型;文旅融合和品牌打造,则可进一步增强乡村内在动能和发展韧性,从而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从闲置仓库到飘香餐吧,从个体创业到区域联动,红旗镇在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以实践探索出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坚实根基和可持续路径。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如刘俊杰一般,选择返乡扎根,以创意和实干唤醒沉睡资源,用多元业态激活乡村脉搏。
资源活化、青年回归、乡村焕新。三板河畔,旧仓库里的炭火香与风车边的歌声交织,一场由青年引领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悄然发生。
采写:南方+记者 董谦君
摄影:南方+记者 关铭荣
【作者】 董谦君;关铭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