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从地下数百米的矿井到繁华街角的茶饮店,从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到手握15家门店的创业者,90后庞鹏用六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人生的“跨界”奔跑。
2018年之前,他还在淮南当地的煤矿井下工作,日复一日的井下作业虽然稳定,却让他开始思考未来的可能性,“那时候总在想,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了吗?”于是,他逐渐萌生“走出去”的想法。
没有管理经验、没有餐饮背景,庞鹏的创业起点并不被看好。但他认准了茶饮行业“投资轻、模式成熟、回本快”的特点,尤其作为甜啦啦的忠实顾客,他看中其性价比高、产品标准化程度强的优势。
“第一杯喝的是‘只是芒果’,当时就觉得味道正、价格实在。”庞鹏笑着说,“后来调研发现,甜啦啦在三、四线市场口碑很好,正好符合我想在家乡创业的定位。”
2018年,他正式签约加盟,从此走出煤矿,走进茶饮的世界。
创业最难的是从0到1,对毫无餐饮经验的庞鹏来说,一切都要从零学起。在甜啦啦加盟商培训部门的安排下,通过门店运营指导、机器设备与产品实操培训、新媒体渠道运营、线上运营指导(外卖平台)等方式,他系统学习了从茶汤调配、物料管理到食品安全、门店运营的全套流程。
那段时间,他每天在直营店实操练习,回家后继续看教学视频,甚至拉着亲友试喝点评。“第一次做杨枝甘露,糖分比例记错了,放了两倍的糖,甜得发齁。”他笑着回忆,经过严格的理论和实操考核,他终于顺利“毕业”,获得了开业资格。
甜啦啦门店。
2019年3月,庞鹏的第一家甜啦啦门店在淮南正式开业。令他惊喜的是,开业当天营业杯数超500杯,完全超出了预期。
“刚开始店里就两个人,后来生意越来越好,不得不招人,结果问题来了:员工流动性大、操作不规范,有时候甚至因为谁打扫卫生、谁换垃圾袋闹矛盾。”庞鹏坦言,管理成为他创业路上的第一只“拦路虎”。
最棘手的一次,一名新员工未按标准消毒器具,被区域经理巡店时发现,当场要求整改,庞鹏急得直接打电话给区域经理求助。对方不仅没有批评,反而通过开店帮扶服务小组,为门店经营保驾护航,并带他一遍遍梳理员工班次、制定清洁流程,甚至帮他设计简易的“操作自查表”。
“类似这样的事很多,比如订货量预测不准、物料损耗大、促销活动效果不好……每次打电话给总部,都能得到响应。”开店半年后,庞鹏逐渐摸清门道,决心扩张,“我看到单店盈利模型跑通了,就想着必须快速复制,占领市场。”
但选址成了新难题。
“好地段要么租金太高,要么早就被人占了。”最终在总部推荐下,他找到了第二个铺位,尽管前后花了四个月时间,但开业后学生客流稳定,第二家店很快实现盈利。此后,他继续稳步拓店,至今已在淮南开出15家门店。
规模扩大后,挑战也从“如何管好一家店”变为“如何协调十几家店”。
“比如爆款产品‘一桶水果茶’上市时,所有门店必须提前备足西瓜、苹果、香橙……但水果保质期短,备多了怕烂、备少了怕不够卖。”他说,“这时候就要根据历史销量、天气情况、节假日因素做精准预测。”
曾经在煤矿井下调度的经验,竟意外地用在了茶饮经营中,“井下讲的是安全与效率,店里讲的是成本与服务,逻辑其实相通。”
如今他已组建起一个小型运营团队,设置仓储主管、配送专员,甚至开发出一套简易的“订货预测表”,门店可根据上周销量与活动计划自行填报,庞鹏审核后统一采购。
“相较于以前,现在效率高多了,几乎没有出现过缺货的情况。”回顾六年创业路,他认为自己最大的成功不是开出15家店,而是实现了“从工人到管理者”的思维转变。如今,庞鹏的门店年利润已突破200万元,但他并不满足于此。未来,他计划继续深耕淮南市场,并争取成为甜啦啦的区域代理。
“很多人说我们赶上了茶饮加盟的红利期,但我觉得红利永远都有,只是更青睐那些愿意学习、坚持和改变的人。”他说自己没有什么宏大的故事,只不过是在该转身的时候迈出了第一步,在该坚持的时候没有放弃。
正如甜啦啦企业价值观“讲真话、干实事、敢担当”所倡导的那样,庞鹏的创业历程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勇于突破。而这每一步艰难而真实的脚印,亦是甜啦啦合伙人“闯富”之路生动而有力的注脚。
(责编:关飞、韩震震)